好品山东

好品山东·非遗里的山东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发布时间: 2022-04-25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3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卢怡婷)今年春节,“虎”成了文化产品中的“明星”元素,各种产品层出不穷。在潍坊高密,一种造型威猛、色彩鲜艳的泥老虎在这个春节“叫”得异常响,它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聂家庄泥塑”,在400多年的传承中,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传人聂鹏家里,到处是已经完工和还没做好的泥塑作品——竖眉瞪眼的“叫虎”、古怪灵巧的“摇猴”,还有仕女、罗汉……聂鹏介绍,泥塑老虎——“叫虎”是今年春节的爆款:“虎是百兽之王,有镇宅、辟邪、保平安的寓意,虎年春节前后老虎造型的泥塑最为火爆。相比去年同期,我们售卖的泥塑数量差不多要翻一番,价格更是提高了40%。”

取土、和泥、制坯……一块块看似普通的泥巴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蜕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品,聂鹏的巧思智慧使得老手艺开出新花。“我在色彩和图案设计上进行了创新,把原来的泥老虎以五大颜色为主转变为现在的有以寓意着发财的金色为主,还有的是以红色为底色进行创作,在泥塑细节上添加了一些人们平常所喜欢的吉祥话。”


就是这样的创新之路,聂鹏摸索了12年。2010年聂鹏从父亲聂臣希手中拿过接力棒后,就一直琢磨如何延续传统泥塑的生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聂臣希的认可,他不禁感叹“手艺人的春天来了”:“我看他干这些年,传统技术比较熟了,俺俩又一块儿研究、商议了泥塑的新造型,因为你光会做传统造型不行,想要靠这个手艺生活,既要继承传统还得创新。”

但是,就在上个虎年,当聂鹏想专攻泥塑时,聂臣希却认为“吃手艺饭没前途”,坚决反对他加入:“当时的情况,我们高密甚至整个潍坊都没有像他这么年轻的艺人,因为干这个事就没有挣到大钱的,没法儿养家糊口的。”

现在通过聂鹏的努力,他打消了父亲的顾虑,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但是作为聂家庄泥塑艺人联合社的负责人,聂鹏对整个行业发展依然顾虑重重:“首先是人的问题,没有年轻人干,现在村里真正干的还有不到20家;做泥塑相对来说是力气活,很多一部分人可能到虎年结束的时候,就不干了;有的超市售卖泥塑老虎,完全是‘蹭热度’,发现是虎年,临时起意才卖的。”


“挣不到钱”、后继乏人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的共性问题,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负责人王金孝告诉记者,整个高密非遗项目非常丰富,有包含聂家庄泥塑在内的4个国家级项目,还有近两百项其他级别的项目,文化部门下大功夫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平台学习交流,同时给予补助资金等,即使这样,最大的困难仍无法解决。王金孝:“手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即便学会了,对市场的把握、掌控、推广还有其它方面做不到的话也不行,现在你想要让手艺很好生存,既要是个经营人才还要是艺术人才,这两点都具备的话比较难。”

不但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上生存变得非常艰难。王金孝告诉记者:“现在时代变了,社会需求也变了,以前可以说你只要做出来,就能卖出去,或者说不用去卖,人家就收了去了,现在要掌握市场规律,有敏锐的眼光,看看什么东西在市场上能吃得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徐思民一直非常关注非遗发展,他也表示,非遗想要以物品的形式在市场上生存,必须要保障自己平稳度过发展的“十字路口”:“今天已经到了非遗发展的十字路口了,因为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快,生活品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包括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工艺怎么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呢?”

对于老树如何长新芽,徐思民建议非遗传承人不应抱残守缺,要敢于“旧瓶装新酒”:“从今天的社会来说,作为一个手工艺人,你要走出来,参加培训班、博览会、建群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在技艺上精益求精,还能把握市场,进行产品的创新。”

而从长足发展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非遗传承人自身的积极作为,政府层面更要继续提供“强力后援”,王金孝告诉记者,主管部门一直努力帮助非遗产品扩大市场。“现在我们也根据市场的需求,对非遗项目进行“两创”,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还对包括年画、泥塑、剪纸等衍生品进行研发;还打算让传承人集中到我们当地的景区做推广,和游客互动、融合,有了市场手工艺发展就有动力,做这个事情的人就多了,它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徐思民则表示,如果想让“泥塑老虎”在下个虎年“叫”的更响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起来、“活”下去,传承人不必过度纠结于物品实体,而要多关注手艺、精神的传承:“手工艺品作为一种精神肯定能永远活下去,因为它终究是为我们人类社会,为我们曾经农耕时代的人们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技艺的角度上来说,将来的人们也会有这种需求,但不再是物质的需求了,主要是精神的需求,这就是它的发展,你只要把握住这样一个方向,它就能够走下去。”